……

而长夏,对应土,则需脾气温养。

中医学理论中脾为人体的后天之本,五行属土,居中央为中土,与长夏之气相通,主气为湿。

《内经》中存在很多诸如此类关于长夏的记载:

《素问·藏气法时论》曰:“脾主长夏……”;

《素问·六节藏象论》曰:“春胜长夏,长夏胜冬……”;

《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曰:“是故春气在经脉,夏季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

到金元时期,李东垣著《脾胃论》,与脾相通应的长夏显得越来越重要!!

关于长夏时间划分

《素问·六节藏象论》曰:“长夏者,六月也。土生于火,长在夏中,既长而旺,故云长夏也。”

《素问·太阴阳明论》:“帝曰:脾不主时何也?岐伯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

关于长夏划分说法有三:

A、夏六月

B、每个季节的后18天

C、四季交替的前后各9天

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对脾土和长夏的关系进行了高度总结和解释。他认为,土没有专门的位置,而是寄旺于四季之月,每季各十八日。土是四象之母,是五行之一,而脾土位于其中心,其他四行为支。

春、夏、秋、冬四时,不可无土!也就是说:四时中脾土均在,时时刻刻滋灌着四脏。故不独主一个时令,而旺于四季!至此,便有了每个季节的最后18天集合起来,名为:长夏!所以:为什么要四季养脾胃,也就是这个原因!

长夏养脾的意义

长夏 & 土

1、脾属土,与长夏相应:中医认为,脾在五行中属土,而长夏时节大地土气最为旺盛。此时养脾,顺应自然规律,事半功倍!

2、湿邪肆虐,脾最易伤:长夏最大的特点就是"湿"。脾的特性是"喜燥恶湿",最怕被湿气困住。湿热邪气趁机作乱,极易损伤脾阳,阻碍其运化功能。

3、暑热耗气,脾虚加重:夏季高温本身就易耗气伤津,导致脾气虚弱。进入长夏,这种消耗更为明显,若再叠加湿邪困阻,脾虚问题便更加突出。、

4、承前启后,关乎秋冬健康: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长夏养好脾,使其健运,才能为即将到来的秋冬季节储备足够能量,抵御寒冷,减少呼吸道、胃肠道等疾病发生。

长夏是人体脾土最易受伤的季节,也是健脾、养脾、治脾的重要时期。

长夏季是一个极其有趣的季节,它像是自然界为了使得万物能够更好地适应其暑热寒冷变化而架起的一座桥梁,也像是一个季节轮转于时间里用来缓冲过渡的长廊,它是大自然的仁慈之意。是夏季火热与忙碌中的收尾,也是秋季收获与肃杀前的准备。长夏养脾胃,秋冬少受罪!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