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剧情却更加魔幻。足协竟然宣称“没有直接联系方式”,非要通过经纪人来进行沟通。结果,没过几天,报价从原本的200万欧元猛地飙升至800万欧元。马德兴虽然没有直接透露经纪人是谁,但不难看出其中有些猫腻。奎罗斯没有团队,如何可能在短短几天内,价格就翻了四倍?这600万欧元的差价,究竟是经纪人“中介费”的一部分,还是另有他人从中渔利?
不少老球迷不禁回忆起卡马乔的闹剧:2011年,足协花了430万欧元年薪签下卡马乔,但合同中却埋下了2300万欧元的解约金陷阱,最后卡马乔草草下课,足协赔了一大笔钱。后来才曝光,卡马乔的女婿正是这笔交易的中介。如此操作,是否显得有些眼熟呢?网友们纷纷在评论区发泄情绪:“看来,选帅并不是看谁有能力,而是看谁能从中捞取好处?”更有网友吐槽道:“200万欧元嫌贵,2300万欧的违约金却眼都不眨,足协的钱是大风刮来的?”
更令人生气的是奎罗斯的后续经历。今年7月16日,阿曼足协宣布签下奎罗斯,年薪甚至不到150万欧元。奎罗斯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来这里是因为热爱足球,不是为了钱。”如果这番话传到国足耳中,估计得找地缝钻进去。要知道,阿曼队的世界排名比国足还低10位,而他们却能用如此低廉的价格签下名帅,反观国足却在200万欧与800万欧之间徘徊,最终选择了一个连亚洲杯小组赛都费劲的扬科维奇。
马德兴在文章中提到,根本问题在于:“足协多年来未能建立起自己的国际人脉,选帅完全依赖经纪人的推荐。”这种做法就像你想买一辆二手车,却不自己去看车,而是委托中介谈判,结果不但花了冤枉钱,甚至可能买到一辆泡水车。2006年世界杯之后,选帅小组就发现“教练报价低得惊人”,但这么多年过去,足协依然未能学会如何与外教直接沟通。更令人震惊的是,有消息透露,足协甚至没有FIFA的教练数据库,想找外籍教练时,还得先问经纪人“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奎罗斯这次事件还有一个特别讽刺的细节:尽管推荐人已将奎罗斯的私人邮箱和电话提供给足协,但负责选帅的领导却表示:“我们不懂外语,怕沟通不清楚。”于是,足协硬是要求通过一个懂行的经纪人来沟通。结果,那个经纪人反过来告诉奎罗斯:“中国足协有的是钱,你尽管涨价。”当报价回到足协时,领导又表示价格“超出了预算”,于是,谈判不了了之。
有网友将这整个选帅过程形容为:“足协选帅就像老太太买菜,自己不去菜市场,非要让邻居代买,最后花了肉价买了棵白菜,还得感谢邻居帮忙砍价。”虽然这话有些刺耳,但确实戳中了要害。多年国足选帅的历程,从阿里汉、佩兰、里皮到扬科维奇,似乎每次都伴随着“价格翻倍”或“合同陷阱”的传闻,但始终没有人敢去管管。
里皮的例子尤为典型。2016年,他第一次接手国足时,年薪为2000万欧元,其中1550万由恒大支付;二度执教时,足协自掏腰包支付600万欧,结果里皮在亚洲杯后突然辞职,竟然没有要求任何违约金——这一切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至今没人能说清楚。再回头看奎罗斯那200万欧元的“良心价”,却被足协轻易放弃,最终花冤枉钱。
马德兴的结论很有道理:“制约国足的,不仅是资金问题,更是机制和人。”如果足协能建立起自己的国际网络,能直接与教练沟通,能够避开经纪人的黑手,又怎会连一个合适的主帅都找不到?奎罗斯曾在伊朗队担任主帅时,伊朗足协主席可以直接给他打电话讨论战术,而我们连奎罗斯的私人邮箱都不敢用,这差距不仅仅是钱,更多的是一种心态和机制的落后。
如今,国足再次进入选帅的关键时刻,扬科维奇的帅位岌岌可危。网友们纷纷呼吁:“别再让经纪人牵着鼻子走了!直接去欧洲足坛挖人,哪怕派个懂外语的人去谈也行!”也有网友提出:“把当年花在卡马乔身上的钱省下来,能签10个奎罗斯了!”
归根结底,选帅这件事,不应是生意,而是为了提升球队的整体实力。如果足协总想着从中捞取好处,总是让经纪人主导,国足就永远无法进步。奎罗斯加盟阿曼的那一刻,有球迷留言:“人家用我们嫌贵的钱,签了我们想要的教练,这就是差距。”希望足协能够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别再让“200万欧变成800万欧”的闹剧重演。毕竟,中国球迷期待的,不是选帅的故事,而是能够看到国足真正踢进世界杯。这个目标,并不需要天价的费用,只需要一些真诚、专业和对背后猫腻的坚决拒绝。可惜这些年来,足协似乎还未学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